針對組織管理類實踐域,繼續對照二級規范級標準原文對條款進行解讀。
管理組織過程改進,確定并實施最有利于組織業務目標實現的改進活動,持續改進組織的過程,促進業務目標的實現。
注:本實踐域無二級要求。
【理解與實施】
GJB5000B標準中,5.2組織過程改進(OPI)實踐域著重于如何系統地、持續地改進組織的軟件開發過程,以支持并促進業務目標的實現。這與GJB9001C中的“改進”條款相呼應,GJB9001C中的10 改進 條款明確指出,組織應確定和選擇改進機會,并采取必要措施,以滿足顧客要求和增強顧客滿意。這一領域涵蓋了從識別改進機會,到評估改進的可行性,然后到實施改進,最后到評估改進效果的全過程。可以看出,組織過程改進的目的,就是通過持續的優化和創新,以確保組織的過程與業務目標保持一致,進而提高軟件開發的效率、質量和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具體活動表現如下:
1、提出改進需求并進行確定:組織通過對當前產品實現過程的評估和業務目標的分析,識別出哪些過程需要改進,以及改進的方向和優先級。這可能涉及到需要提高過程效率、增強過程的標準化、改進項目管理、提升軟件質量等多個方面。
2、針對確定的改進需求,提出改進方案并進行評估:對幾個備選改進方案進行評估,考慮成本效益、對業務目標的影響以及實施難度等因素,選擇最合適的改進方案進行實施。
3、實施改進計劃:選擇好改進方案后,制定詳細的改進計劃,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改進活動的時間表、資源需求、預期成果等,并按計劃調配合適的資源進行支撐。改進活動可能涉及更新過程文檔、培訓員工、引入新技術或工具、優化流程等。
4、對改進效果持續監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持續收集數據進行分析,評估改進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是否對業務目標產生了正面影響。
5、持續改進循環:一次改進不是任務的終止,要將改進視為一個持續的過程,定期回顧和評估改進過程的有效性,識別新的改進機會,形成PDCA(計劃-執行-檢查-行動)循環,推動產品實現過程的不斷優化。
【舉例說明】
假設某軍工企業正在運行GJB5000B,發現項目交付的及時性和軟件質量不高,組織軟件開發部門對軟件實現過程進行評估,發現在軟件測試階段,軟件測試缺陷率偏高。為了改進這一狀況,企業根據過程改進(OPI)實踐域的具體活動要求,采取了以下步驟:
1、確定改進需求:經過分析,企業認為需要改進測試過程,通過制定測試計劃、引入自動化測試工具,來提高測試覆蓋率。
2、評估改進方案:評估了不同的測試工具和方法,選擇了市場上成熟且與企業現有測試條件兼容的自動化測試工具,同時計劃對測試團隊進行自動化測試技術的培訓。
3、具體實施:制定了詳細的改進計劃,并按計劃執行。計劃包括采購和部署自動化測試工具、安排測試人員培訓、更新測試過程文檔等。
4、監控改進效果:具體實施改進后,企業通過監控測試過程的缺陷率、測試覆蓋率等關鍵指標,收集數據并與改進前的數據進行對比。
5、持續改進循環:通過對比分析,企業發現自動化測試工具的引入顯著降低了缺陷率,提高了測試效率。企業將這一改進成果納入過程改進計劃中,同時舉一反三,識別出其他潛在的改進機會,推進持續改進的循環。
通過這一過程,企業不僅解決了測試階段的問題,還建立了持續改進的機制,為業務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