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聽到很多家長說:現在,養孩子不容易,教育孩子更不容易,如何才能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呢?
的確,現在教育孩子是一個大難題,我認為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先教育好家長。家長一是要懂得教育好孩子的底層邏輯,二是要能夠自律,三是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邏輯一:孩子養成好習慣比考試分數更重要。孩子的好習慣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系統性底座”,極為重要,由好習慣產生的“潛意識”會決定人的一生。而分數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階段性結果,也是隨機性表現,不必為此過于焦慮。
邏輯二:要多給孩子創造吃苦的機會,而不是讓他成為溫室里的小苗,百般呵護,更不要成為溫水里的青蛙。不經歷風雨,不會看到彩虹,“苦盡”才會“甘來”,有吃過苦的經歷,才知道什么是甜。經歷挫折才會讓人變得更加堅強,多讓孩子吃點苦才是對他們的真愛。
邏輯三:給孩子太多物質,會讓他不懂得珍惜,這是一把溺愛的“軟刀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太多的物質,或者讓孩子知道家里有太多的錢、有太好的條件,給孩子帶來的一定是傷害。要讓孩子知道所有得到都是來之不易的,他才會更加努力學習。
邏輯四:用不正確的方法給孩子過生日,給孩子帶來的其實是傷害。很多家長給孩子過生日,采用的都是給紅包、買禮物、請孩子同學吃飯和唱歌聚會等形式。殊不知,他錯過了一個難得的讓孩子成長、讓孩子懂得感恩的機會。正確的給孩子過生日的儀式應該是讓孩子給父母鞠躬甚至跪下磕頭,感謝媽媽十月懷胎并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他,父母還要含辛茹苦把他養大。懂得感恩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絕對會影響他的一生。
邏輯五:“身教勝于言傳”,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人在什么樣的人際環境里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機、不要打游戲,可自己天天抱著手機不放,家長要求孩子要多讀書、讀好書,可自己卻從來不讀書,還經常打麻將,家長要求孩子要誠實,自己卻整天說假話,孩子大概率會“有樣學樣”,成為家長那樣的人。
我們經常講“原生家庭”的重要性,我們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家長有教養、積極向上的“原生家庭”環境。
邏輯六:學會換位思考,才不會無意中傷著孩子。家長在家里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經常會覺得孩子很笨,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這時候往往情緒就會失控。我們總是會拿自己成年人的智商和幼小的孩子比較,顯然是不科學的,是非理性的。所以,家長學會了換位思考,就會多一些耐心和好情緒。
邏輯七:學會正確地貼“好標簽”,孩子就會越來越好。給一個人貼上什么樣的標簽,一個人在下意識里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經常會給孩子貼“壞標簽”,“你真笨”“你好懶”“你總是不聽話”,這樣的標簽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差。我們要習慣于給孩子貼“好標簽”,“你真棒”“你好聰明”“你很努力”,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好。
邏輯八:不尊重孩子的隱私,是傷害孩子的“硬刀子”。很多家長不尊重孩子的隱私,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想怎么要求他都可以,有的家長甚至搶奪孩子的日記本和手機,試圖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和行為軌跡。殊不知這是教育孩子中的大忌,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在自己和家長之間豎起一堵高墻,也會嚴重毀壞家長的形象,導致親子溝通障礙。最嚴重的結果就是孩子的抑郁和跳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