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秘密領域中,客戶信息是指構成商業秘密信息的、與客戶相關聯的各類信息。企業為了進一步發展,勢必要爭取更多的客戶,占據更大的市場,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更多的交易。因此客戶信息的侵權是近年來商業秘密侵權案件中最為頻繁的種類之一。對企業來說,如何有效保護客戶信息是困擾廣大企業發展的難題。客戶信息的侵權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在職人員利用職務之便,使用企業客戶信息謀取私利;另一類是離職人員在離開原單位后,將原單位的客戶信息帶到新的用人單位或自己創業的新單位,使用并營利。因為用人單位對離職人員的約束力、影響力都遠弱于在職人員,因此實踐中,離職人員商業秘密泄密侵權的案發率明顯高于在職人員的案發率。因此企業不僅需要對在職涉密員工采取保密措施,更應提前部署防范保護措施,以約束離職涉密員工的泄密侵權行為。
1.深加工客戶信息,提高秘密性
構成商業秘密的信息需符合秘密性、價值性、保密性,對于“客戶名單”的價值性和保密性較為容易判斷,而“非公開性”的判斷卻較為模糊。近年來,在全國法院審結的眾多涉及“客戶信息”之爭的民事訴訟類案件中,許多受害方因其主張的客戶信息不能構成法定意義上的客戶信息“秘密性”標準而敗訴案例不勝枚舉。由此,為符合秘密性,企業在開展客戶信息保護時,應對客戶名單中所包含的信息進行深度加工,使其由原本簡單的“名字+聯系電話+地址”清單,深化為包含客戶交易需求、意向、習慣、價格承受能力預測等深度信息的客戶信息清單,并可進一步,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將采集客戶信息的過程制定標準化的操作規程,進一步提高客戶信息在非公職領域的秘密性。
2.加強技術防護,提高客戶信息的安全性
企業應該按要求對客戶信息的電子版文檔進行加密,并進行訪問授權管理;安裝電子監控系統,對企業內部往來文件進行監控,及時降低侵害商業秘密的風險;對客戶信息的存儲、傳輸、使用過程進行全面保護,防止客戶信息被意外泄露和故意竊取。對離職員工,企業有權要求對其使用的電腦、文件和其他涉密物品進行全面檢查和清點,并對其郵箱、研發系統及辦公系統賬戶進行徹底審查和關閉。
3 .嚴格落實保密制度,做好日常保密管理
按最小化原則將接觸、保存和使用客戶信息的員工認定為涉密人員,簽訂保密協議和競業限制協議,明確包括客戶名單在內的商業秘密范圍以及員工在職期間、離職后應承擔的保密責任。
4 .加強教育培訓,強化法律意識
對核心涉密人員,企業應定期組織開展商業秘密保護教育培訓,使涉密人員認知商業秘密,認識到自己應當對企業客戶信息負有什么樣的法律責任和保密義務,了解一旦自己侵犯了企業的商業秘密權利,將面臨怎樣的后果。只有如此,才能使涉密人員產生敬畏之心,從源頭上有效降低客戶信息的泄密風險。
|